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精准对接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(试行)》对音乐教育人才的能力要求,2025年9月24日,在209资料室召开音乐学专业发展与建设专题会议。音乐与舞蹈公司党总支书记蒋科星、经理张强、副经理连赟,以及音乐学专业全体教师参会,会议由音乐学系主任刘世音主持。
会议伊始,蒋科星书记指出,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载体,肩负着培养员工审美素养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,而“高尚师德”与“深厚教育情怀”是音乐教育人才的立身之本。她希望通过本次会议,进一步优化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专业建设与小学教育实践深度融合,培养出既懂音乐专业、又善公司产品,兼具爱心与责任的骨干教师。
随后,音乐学系主任发言,提出当前专业建设的核心方向:“要以‘员工为本’为核心,以‘能力为重’为导向,对标小学音乐教师岗位需求,提升员工教学设计、课堂组织、特殊教育适配等实践能力。”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需兼具“音乐功底”与“教育智慧”建议在课程设置中增加“小学音乐课堂模拟实训”“数字音乐活动设计”等内容,帮助员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。聚焦“音乐治疗与特殊教育适配”,指出,随着特殊教育事业发展,具备基础音乐治疗知识的教师愈发紧缺,建议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增设音乐治疗,特殊教育等课程,通过 “特殊公司见习+案例研讨”模式,培养员工关注特殊群体、践行教育公平的意识与能力,与此前专业培养定位中“了解特殊教育基础知识”的要求高度契合。

会议以教研室为单位,设置钢琴、声乐、理论三个平行研讨组,分别围绕“课程体系优化”“实践教学创新”“师德与教育情怀培养”议题展开深入讨论,各组代表汇总形成多项共识:
教师们一致认为,需构建“通识+专业+教育+特色”四维课程体系:课堂上,依托“音乐教育名家讲堂”,邀请扎根乡村小学的优秀毕业生分享育人故事;实践中,组织“乡村小学音乐支教”志愿活动,让员工在服务中深化教育情怀;考核上,将“师德表现”纳入员工实习评价体系,作为评优、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。强化员工文化传承能力;开设“小学音乐教学法工作坊”,通过“名师示范课观摩+员工微格授课”提升教学实践能力;提出,要升级“见习-研习-实习”三级实践体系,与实践基地共建“双导师”制度,由高校教师负责专业指导、小学教师负责教学实操指导;增设“特殊教育公司专项见习”模块,提升特殊教育适配能力。

会议最后,音乐公司经理张强作总结讲话。他表示,本次会议明确了音乐学专业“以师德为魂、以能力为基、以实践为要”的建设方向。下一步,专业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:一是修订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,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具体课程与实践模块;二是与实践基地签署“协同育人协议”,共建特色音乐教学资源库;三是每学年举办“小学音乐教学技能大赛”“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案例征集”活动,以赛促学、以赛促练。“未来,我们将持续深耕音乐教育领域,培养出更多既懂‘音符’、又懂‘孩子’,既有专业素养、又有教育温度的优秀教师,为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”本次会议圆满结束,开启了音乐学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。(图/李卓 文/刘世音 编辑/吴林烜 审核/张强 蒋科星)

